管仲,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,法家代表人物;孔子,春秋末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代表人,二人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。那么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的?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《论语》:
子曰:“管仲之器小哉!”或曰:“管仲俭乎?”曰:“管氏有三归,官事不摄,焉得俭?”“然则管仲知礼乎?”曰:“邦君树塞门,管氏亦树塞门;邦君为两君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
“三归”,一般认为是指三处藏钱币的府库,也有人认为是指管仲娶了三国之女或者管仲有三处家庭。杨伯峻先生认为这些说法都不正确,“三归”是指“市租”,郭嵩焘有一篇文章《释三归》,对此有详细解释:“(《管子》)《山至数篇》曰,‘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’。三归之名,实本于此。是所谓三归者,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。桓公既霸,遂以赏管仲。”他还举了许多例子,《汉书》的《地理志》《食货志》说管仲身在陪臣,而取三归,《韩非子》说“使子有三归之家”,《说苑》说“赏之市租”等等,都可以证明“三归”就是市租。
“塞门”,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,以别内外,相当于屏风、照壁等。“反坫”,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,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。在当时,这两项都是国君的专利,管仲作为臣子居然也有,所以孔子说他不知礼。
孔子对管仲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,在这一则里,他毫不客气地批判管仲的奢侈和不知礼,但他也曾说过“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”(《宪问篇》)这样真诚赞美的话。
仪封人请见,曰“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。出曰:“二三子何患于丧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
“仪封人”,仪,地名;封人,镇守边界的官。“木铎”,木舌的铜铃;古代发布政令时,常摇动木铎来召集百姓。这里是比喻上天要借孔子来宣扬大道。
这个仪封人对孔子的评价很高,是一个真正能够理解孔子理想抱负的人,算得是孔子真正的“朋”了。
子曰:“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”
孔子很重视环境的作用,择邻择仁,确实是好事情,却不容易实行,世上仁德之人本就少,况且择居也不是易事。
子曰:“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”
长久的贫困会改变人,长久的安乐也可以改变人。“贫而乐道”和“富而好礼”同样不容易。古代有句话叫“穷生奸计,富长良心”,实际上“穷生奸计”的事很常见,而人一旦富贵了,长的也大多不是良心,而是得意忘形。只有孔子口中的“仁者”,才能做到贫富都不萦于怀,坚守自己的品格。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长期处于困境当然不好,长期处于安乐富贵的境遇中,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子曰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
这里的“恶”字,有两种解释。一种解释为“凶恶”的恶,就是坏,做坏事,认为孔子是说一个人如果立志于仁德,就不会为非作歹了。孔安国批注《论语》,持这个观点,他说如果能立志做一个仁人,那么就不会做恶事。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里也是这样说的,一个人如果向往仁,这一生立志成圣人,则必定不会作恶,没有为恶之事。杨伯峻先生的译文与此近似,但又不完全相同,他说的是:“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,总没有坏处。”
另一种把“恶”解释为“厌恶”的恶,讨厌、厌恶的意思,也就是说一个人真有了仁的修养,就不会讨厌别人了。刘宝楠的《论语正义》和程树德的《论语集释》都说:“案前后章皆言好恶,此亦当读去声。”他们是顺着前面一章和后面一章来看的,前面的第三章是讲好恶,后面的第六章也是讲好恶,所以这里也应该做好恶的恶字来解释。
子曰: 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: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!君子无终食之间田违仁,造次必于是!颠沛必于是!”
孔子并不排斥富贵,但有一个前提,取得富贵要用正当的方法,也就是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。后人却很少能把握住这一点,有多少读圣贤书之人,为了富贵而不择手段!孔子说,君子没有一刻离开“仁”,即便是处于颠沛流离之中也不例外。可惜的是,能让后人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,往往不是仁德,而
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女人?孔子真的歧视女性吗
在历史记载中,孔子对于女人是有一些偏见的,这一点在《论语·阳货》中孔子的一番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,他曾经说过: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”这段话中,孔子口气幽怨,还将女人和小人并称为最难以对付的人,并说若是靠近女人,她就会对你不尊重,若是离女人远了的话,她又会埋怨你,让人不知如何是好。
网络配图
由此可见,孔子对女人是有很深的偏见,那么,孔子究竟为何会对女子下这样一番定论呢?
我认为,孔子之所以对女人有这样的印象,很可能是因为他在恋爱时曾经被女子伤害过,这件事虽然无法找到确切的证据,但若照此推测,大概应该和孔子的相貌有关。
据说,孔子整个头部的形状看起来十分不规则,中间低周围突起,鼻孔大而外翻,牙齿之间缝隙很大,眼睛小而无神,白眼仁比黑眼仁多,这样看来,孔子似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温文儒雅,气质非凡,甚至是有一点丑,而且,孔子的家境也很贫寒,徒有一身的学问和满腹的经纶,若不看内涵只看他的外部条件的话,孔子说不定连组织家庭都会成为问题。
网络配图
因此,可以推测,在孔子恋爱的过程中,一定受到过女子的不少嘲笑和讥讽,这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阴影,于是他才会对女子有如此偏见,不过,这种说法只是野史所载。
关于这个问题,我觉得应该是源于孔子的婚后生活,因为孔子的婚后生活不是很美满,这一点则有据可依,《礼记》中就有过记载,孔子当时经历过“出妻”之痛,也就是说孔子是离过婚的人。
宋代朱熹也提到过孔子的妻子是离婚之后才去世的,至于孔子当初为什么会与妻子分开并没有定论,我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孔子的事业心太强,为了传播自己的文化思想而常年在各国之间游学,因此忽落了家庭,冷落了妻子和孩子,照顾老人和孩子,维持生计的重任就很自然地落到了他的妻子身上,加之她无法忍受长时间见不到丈夫,这样一来,孔子的妻子对他颇有怨言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网络配图
并且,孔子在当时偏偏四处碰壁,难以得到帝王的赏识,妻子也多有不满,因此,孔子夫妇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,妻子由于怨气太多,可能常常对孔子抱怨、发牢骚,这可能令仕途不顺的孔子更加的不厌其烦,苦不堪言,于是最后孔子不得不找了个借口将妻子逐出家门。
从孔子的角度看,对于自己的处境,妻子不但不给予理解反而不断地向自己施加压力,这让他无法忍受,因此才会出现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”的感叹,这大概才是孔子对女人存在偏见的最
- 上一篇:没有啦
- 下一篇:孔子身高-孔子身高是多少米-盼盼电热水器铁锈怎么处理-茂港区 [2024-09-20]